当爹妈的都盼着孩子好,可孩子将来能走多远,还真得看爹妈怎么做。有些父母就有“旺孩子”的本事,不用死命推,孩子自然能找到自己那条路。这样的父母,通常都有以下这5个特别接地气的特征:
1. 没有完美执念
作为家长,看到自己的孩子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好,确实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。
可是小孩出生时,弱小无力,一切从零开始。短短几年时光,他们做不到的事,远比能做到的多。
有智慧的父母,不会盲目地把孩子与其他人比较,更不会强迫娃过快成长。因为他们知道,过高的期望,往往带来焦虑,阻碍孩子的发展。
所以他们学会了松手,不再死盯着那个“完美”的靶心,而是蹲下来,耐心地看着娃迈出歪歪扭扭却属于自己的步子,为娃那小小的却真实的变化而开心。
展开剩余77%这份接纳与耐心,为孩子天赋的萌芽留出了宝贵的成长空间。
2.用爱滋养才能
父爱母静,母静子安。
愛与才华,乍一看,似乎与孩子的天赋没什么关系。
但当孩子打心眼里知道,爸妈是爱自己的,不管自己飞得多高,他们都像航空母舰那样能稳稳地接住他,那这份源自心底的安全感就会转化为自信和勇气,更加积极去尝试新事物,探索周围的世界。
爱不能只藏在心底,父母要让娃真实地感受爱和喜悦。比如:多抱抱他,认真听他讲那些“小事儿”,高兴了就直说“宝贝你真棒!”……
这些点点滴滴,就是在一遍遍跟孩子交心:“你搁爸妈心尖尖上呢,我们稳稳托着你呢。”
这份沉甸甸的爱,就是孩子心里最结实的靠山。有了它,孩子才不怕出错,才愿意去探索、去学习,他那些独特的兴趣点,才有机会被点燃,并慢慢发展壮大。
3.守护探索热情
成年人尝试新事物时,常被时间、金钱、外界看法等顾虑束缚。这种考虑,有着太多的“计算”成分,会阻碍我们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潜能。
孩子则不同。他们行动更纯粹,觉得有趣就想试试,很少顾虑得失。只可惜,大人常常因为心里那点放不下的担心(“太小了不行”、“这个不能碰”),就把孩子伸出去探索的手给按住了,那股刚冒头的热乎劲儿,一下就憋了回去。
护住他那股“敢试”的劲儿,是点燃潜能的关键。当爹妈的,就算有再多顾虑,也得先把娃的兴趣当回事,放手让他去做心里惦记的事儿。
4.允许“浅尝辄止”
孩子接触各种各样的事情,有过多样化的体验,才能真正了解什么适合自己,什么不适合。
小时候不必急于“专精”,广泛而浅尝的探索更重要。关键是让孩子在轻松、自愿的状态下去尝试,而非强迫。
当娃尝试后说“不想继续了”,哪怕只有两三天,也会宽容看待。因为在这些父母看来:这不是失败,而是在排除不适合的选项,孩子离找到真正热爱的事物又更近一步了。
在大量尝试中,孩子总会遇到让他们眼睛发亮、愿意投入的事情。这时,深入学习的动力会自然产生。
允许尝试,也允许停下,这种包容的环境,恰恰是孩子探索自我、发现并聚焦自身优势的最佳途径。
5.聚焦优势
父母有时会不自觉地紧盯孩子的不足:弱点、缺点、进步慢的地方。可是每个孩子都有短板,这很正常。
培养潜能的关键,在于将目光转向孩子的“优势”和“能做到的事”上。 当你主动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,“这个想法真特别!”“你今天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,真棒!” ……
这份关注,能敏锐捕捉到孩子才能萌芽的信号。孩子因被看见而自信,更愿意投入自己擅长和喜爱的事情,进步更快,动力也更足。他们展现出的热情,还有相对轻松掌握的能力,往往是其独特天赋早期显现。
这5个特征,没啥惊天动地的大道理,就是我们当爹妈的一份平常心。
给到孩子足够的支持、自由的空间和欣赏的眼光,他内在那些独特的小火苗,自然就会越烧越旺,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光亮。
发布于:广东省科元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